这个标准在2002年首次发表。 然后在2008年和2011年再次进行了修订。 该2020年标准经过修订,取代了2011年版。
在
在标准分类中,iso14341涉及焊接和切割设备、焊接和切割、钢铁和铁合金的分析方法。
这个标准在2002年首次发表。 然后在2008年和2011年再次进行了修订。 该2020年标准经过修订,取代了2011年版。
案文经过系统审查,确认需要进行一些更新。 结果,所有的参考文献都被更新了。 另外,在表3A中添加关于化学成分符号的新脚注(按屈服强度和47 J冲击能量)被认为是有用的。 同样,修正了化学成分符号(分类y拉伸强度和27J冲击能量)的表3B。 最后,关于四舍五入程序部分的措辞还不明确,最新的ISO焊接消耗品子技术委员会批准了这句话。 因此,已更新以与其他地方使用的批准表达一致。
焊接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,如舰船船体、高炉炉缸、建筑骨架、锅炉和压力容器、车厢和家用电器、汽车车身等工艺产品的制造都离不开焊接。 焊接方法在制造大型结构物和复杂机械零件时更为优越。 它大大地小,复杂化了,用简单的方法准备胚材料,然后用顺序组装焊接的方法可以变大、变复杂。 这在其他过程中很困难。 制造大型机械设备时,也可采用铸造-焊接或锻造-焊接复合工艺。 由此,不仅是小型铸造,锻造设备的工厂也能够生产大型零件。 也可以用焊接方法制作双金属构件,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。
焊接方法的种类很多,有电弧焊、埋弧焊、气体保护电弧焊、点焊、缝焊、电渣焊等。
电阻焊接
电阻焊是利用焊接部件及其接触处电流流动而产生的电阻热,将焊接部件局部加热到塑性或熔融状态,在压力下形成焊接接头的焊接方法。 由于工件的总电阻小,为了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加热工件,必须采用大的焊接电流(几千安培到几万安培)。 与其他焊接方法相比,电阻焊具有生产力高、焊接变形小、工作条件好、无需另加焊接材料、操作简单、机械化容易等优点。 但设备比一般焊接复杂,功耗大,限制了适用的接头形式和焊工的厚度(或截面尺寸)。 电阻焊接有点焊、缝焊和对接焊三种形式。
点焊
点焊是利用柱状电极加压通电,在搭接工件的接触面上形成焊接点的焊接方法。
点焊时,首先加压使两个工件紧密接触,然后接通电流。 由于两工件接触部的电阻较大,电流流动产生的电阻热使其部分温度迅速上升,局部金属达到熔点温度,熔化形成液态焊点。 切断电源后,继续保持压力或加大压力,使焊点在压力下凝固结晶,形成组织致密的焊点。 另一方面,在电极与工件的接触部,产生的热量由热传导性良好的铜(或铜合金)电极及冷却水输送,因此温度上升有限,不会发生焊接现象。
焊接一点后,电极(或工件)移动到另一点进行焊接。 焊接下一个点时,有些电流流向已经焊接好的焊点,称为分流现象。 分流会减少焊接处的电流,影响焊接质量。 因此,相邻的两个焊接点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距离。 工件厚度越大,焊接件的导电性越好,分流现象越严重,因此需要增大点间距。
影响点焊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焊接电流、通电时间、电极压力及工件表面清洁情况等。 根据焊接时间的长短和电流的大小,点焊的焊接规范往往分为硬规范和软规范。 硬规范是指短时间内流过大电流的规范。 工作效率高,焊件变形小,电极磨损慢,但设备功率大,规范必须得到准确控制。 适用于焊接导热性好的金属。 软规范是指在比较长的时间内流过小电流的规范。 可选用生产率较低但功率较小的设备焊接较厚的工件,适用于焊接有淬火倾向的金属。
点焊电极的压力应确保工件紧密接触和顺利通电,同时消除压力作用下焊点凝固时可能产生的缩孔和缩松。 工件厚度越大,材料的高温强度越大,例如耐热钢越厚,电极压力也越大。 但是,如果压力过大,焊接电阻会减少,从电极逃逸的热量会增加,工件表面的电极凹陷也会变深。 因此,请选择合适的电极压力。
Copyright © 2021 《焊接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